第708章 制衡-《黄天之世》
第(3/3)页
此时的益州不算南中区域,巴蜀之地,广汉、健为、汉中等郡国其实开发的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。
三国时期,蜀汉在失去了荆州的情况之下,仍然能够支持诸葛亮六出祁山,姜维九伐中原,便可以看出益州的底蕴。
只是益州的局势还是颇为复杂。
历史上,刘备入蜀之后,也是了很多时间去维持稳定。
益州的豪强世家势力强劲,险峻的地形给了他们底气,当然他们久居益州,很多人漠视外界的发展,自以为是,坐井观天的心理也让他们难以被压服。
益州本土的豪强世家,在刘焉、刘璋、刘备、刘禅在益州的期间都曾经发起过叛乱。
虽然在这里击破了益州军,但是接下来黄巾军还需要攻取益州的南部郡国。
当初诸葛亮平定南中颇为容易,但是许安很清楚,太平道的性质和蜀汉的性质从根本上就不同,益州的那些世家豪强可不会甘于受到清算,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太平道赶出益州。
益州的豪强世家虽然消息闭塞,但是黄巾军在并州、关中、凉州等地如何清算豪强世家的,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。
蜀汉章武三年(公元223年),四月,刘备病逝。
五月,刘禅即皇帝位,改元建兴。
这一年的六月前后,益州郡的汉族豪强雍闓,趁蜀国在夷陵新败、刘备病逝以及黄元叛乱的混乱时机,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、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。
三国演义所写的七擒孟获就是发生在此时,历史上这一场战役被称为“南中平定战”。
南中平定战耗时并不就,也就年许的时间,不过当时蜀汉的军兵多已经熟悉了益州的地形,他们本来就是益州人,水土不服的情况不太严重。
而许安麾下一群北方兵,要是到了南中,恐怕一路行军的非战斗减员都可以让许安头痛不已。
后续平定南中必须要获得益州人的支持。
现在黄巾军在州内实行三司制,以三使管理三司。
“承宣布政司、提刑按察司、兵备都护司……”
许安停止了敲击扶手的动作。
兵备都护司肯定是要让太平道的人来担任,这是一道保险,兵权必须要握在自己人的手中。
而能给出去的职位,也就是承宣布政司、提刑按察司两司的职位了。
布政使分左右两使,分别主管一州民政和财政,
许安思索了片刻,心中也有了底稿。
民政和财政,这些布政司的职责不能用益州本地人,应当用东州人。
而提刑按察司可以交给益州人,两司相互制衡。
再派遣鹰狼卫监察地方,兵备司守备地方,再设一军区再益州的巴郡,防备荆州和益州本土势力,这样应当可以掌控益州,保持益州的安定。
不过这些事情都是之后的事情。
他接下来需要借一些人的项上人头,来平息东州人和益州人双方的仇怨。
“让文丑带领骑军北上,压着吴懿解除广汉郡北部那些留守东州兵的武装,然后让贾诩领军火速南下。”
许安缓缓站起了身来,沉声下达了军令。
帐中负责书写军令的文吏当即动笔在纸上书写了起来。
“传令鹰狼卫,让他们找到入蜀汉军的位置,我要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所在!”
“传信郭泰,现在开始派兵自武关不断袭扰南阳郡,一旦收到鹰狼卫传来荆州军援助益州的消息,便即刻领军大举南下进攻南阳,不惜一切代价,也要逼迫荆州军回援,不能援助益州。”
“命令张鲁派军进驻上庸,随时准备策应郭泰军对南阳郡发起进攻。”
“记住。”
许安目光冷然,着帐中正在书写文书的文吏。
“不惜一切代价。”
后续的益州平定战,不会详细描述了,节奏会加快的。
这一章有些地方,是解释为什么黄巾军不出关和汉庭和魏庭硬碰硬。
看起来黄巾军强大,士气远比汉庭和魏庭高昂,但是战争并非是那么简单。
赢得了每一次战斗,却输掉了整场战争的事情并不少见。
学校,军校之类的种种都需要时间来将其变成战力。
现在太平道的高级文官,基本都是凉并豪强世家中的人担任。
现在是193年,时间总共过了九年。
许安占据并州是187年的事情,一共才过了五年。
黄巾军内部也有诸多的问题,如果这个时候便已经能够席卷天下,那么才是真的有些问题
(本章完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