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即,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,就要修改甚至废除。 因为改革而因此引来的流言蜚语也不需要太过于顾虑,因为只要是改革,便一定会触及保守派的利益。 户部尚书傅祁是阎忠的好友,他和杨绩、庞渤三人是最早加入太平道中世家出身的人,完全是因为相信阎忠,携带家小搬迁到了并州,而后当许安入主长安之时,家眷也跟着迁到了中州。 傅祁的年龄其实比阎忠还要大,而且也是四人之中看起来最瘦弱的,不过实际上他的身体却是四人之中最好的。 这一次的变革也是他主动提起,本来许安是准备自己提出改良的意见,毕竟傅祁年事已高,思想不容易转变,但没有想到傅祁居然转变了思想。 中州、并州、益州等州因为连年的战乱,因此土地荒废,人口大量流失。 许安当初采取的屯田制很好的便发展了下去,以家庭为单位,整合起来,设立屯堡、屯所。 而如今河北之地,却是很久都没有遭遇什么战事,流民并不多,大多都是以聚落、乡亭、城邑的形式聚集在一起。 大部分的黔首小民没有土地,只能沦为佃户或则是世家豪强的奴仆。 但即便如此,他们也有家庭和聚集地,贸然将他们迁移聚集在一起,恐怕会造成不必要的骚乱。 于是屯田制进入了河北之后,便重新改革。 原本那些世家豪强下面的佃农的契约全部被明庭户部所收取,然后和明庭签署新的契约。 简单来说,就是这些土地的主人变更,这些佃农现在是租借的国家的土地,他们要缴纳的税收少了许多,和平时期只需要缴纳田税和助役钱。 部分残存的世家豪强,诸如审氏、甄氏等世家,他们现在所占据的土地,也只有使用权。 豪强世家免税的特权已经被全部废除,在明庭的治下,没有任何人有免税特权,所有的田地都要缴纳赋税。 成为官员将校,获得荣誉,立下功绩,最多只能够获得一定定额的“平税田”额度,并非是直接发田,而是设下额度。 原本是地多者多纳,地少者少纳,无地者不纳,并按照田地等级来征收税赋。 平税田还是要交税,只是定额内的平税田,只要缴纳田税和助役钱就行,不要缴纳因为超过上限而需要多缴纳的田税。 比如一个人拥有的田地超过了五十亩,达到了六十亩,那么他原本要缴纳的田税会多出一些,这就是惩罚。 但是他如果是县中的小吏,那么拥有十亩的平税田额度,他拥有六十亩地,也不需要缴纳多余的田税,不过当再超过,还是要缴纳多余税收。 而且当他去官之后,平税田的额度将会同时消失。 不将田地处理掉,那么也要缴纳相应的税收。 这一项土地的改革,也是考虑到实际的国情。 毕竟现在还是农耕为主的社会,若是支持者都没有办法享受到好的待遇,又有谁会支持。 难道靠着空口白牙,让支持者饿着肚子,过着清贫的生活来支持? 反抗暴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而不是继续挨饿受冻。 面包必须要有,蛋糕也必须要做。 之所以开拓商路,振兴商业,就是因为如此。 明庭推出的土地改革制度完全就是针对世家豪强,对于普通的的黔首民众反而是有利,并极大的减轻了其负担。 河北之地的那些佃农因为这一政策的变更而感到欣喜不已,而自耕农则是照旧,并且也可以租借向国家租借土地,也按照屯田的标准来缴纳田税。 得益于世家豪强几百年来的兼并土地行为,现在明庭仅仅靠着收归豪强世家的土地,便掌控了国内近八成的土地。 其余两成的土地只有小部分的自耕农,还有新开垦的土地理论上来说是属于私人的。 王莽当初对于田地进行改革,想要将土地国有化,想要将土地的所有制改为“王田制”,类似于周王朝的井田制度。 但是那个时候大地主、大世家掌握着土地,岂会接受这样的安排。 政策根本无法推行,而普通的黔首民众又因此受到更严重的剥削,使得土地的改革彻底的失败。 但是现在许安却是没有这样的问题需要去忧虑。 太平道的力量,使得他不再和寻常的诸侯一样需要获取世家的支持,才能够一统天下。 不需要世家、不需要豪强,也不需要所谓的妥协。 太平道的传播,使得在这个交通不便,政令难通的时代,普通的黔首民众,也能够听到他的声音。 一直以来许安都在不断的告诉治下的黔首民众,他们到底是在为谁而战,为什么而战。 第(2/3)页